【惟贤长老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连载(6)

2019-05-30
 


[经文]“无尽意!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。若有众生,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,福不唐捐。是故众生,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。”


这是重复总结,称赞观世音菩萨的功德。佛以殷勤赞叹来坚定弟子们的信仰,使众生能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,并肯定地说“其福不唐捐”。不唐捐就是不会白费功夫,念一声观世音菩萨不落虚空,礼拜一次观世音菩萨不落虚空,发一次愿不落虚空,故说福不唐捐。


“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”。这一句言三界九有的众生都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。


上面佛讲了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威力,下面是更进一步的赞叹和肯定。


[经文]“无尽意!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,复尽形供养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,于汝意云何,是诸善男子善女人,功德多不?”无尽意言:“甚多!世尊。”佛言:“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乃至一时礼拜、供养,是二人福,正等无异,于百千万亿劫,不可穷尽。无尽意!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。”


佛对弟子们诵持、礼拜、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功德,与礼拜供养无量诸菩萨的功德进行了权巧的比较。佛问无尽意菩萨:假若有人能持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,同时对这些菩萨尽形寿受持供养,就是从生至死一辈子都在供养,包括用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医药等(资粮位和加行位菩萨须要饮食、衣服、卧具等;在中国汉地,多为供养“香、花、灯、水、果、茶、食、宝、珠、衣”,称为“十供养”),供养的东西多而且供养的菩萨也多,又是一生都在供养,你说这功德大不大呀?无尽意说:佛呀,这确实很大!佛又说:你能持诵、供养观世音菩萨哪怕一时,只要虔诚恭敬地礼拜、受持、供养,与你用一辈子的的功夫,不停拿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医药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,这功德是同样的多、同样的大。这二人福德平等无异,没有任何差别。



我在这儿插几句。


无始以来分三劫:庄严劫、贤劫、星宿劫,现在是贤劫时期。庄严劫有一千佛,贤劫一千佛,星宿劫一千佛,每一劫有一千佛出世。一佛出世转法轮就有无数菩萨做眷属,所以菩萨数量是很多很多的,不可称计,不可思议!菩萨有资粮位的、加行位的、通达位的和修习位的。佛在世说法时,足迹遍布恒河流域。恒河是印度一条河名,恒河在印度就像黄河在中国,无人不晓,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,长二千多公里,河面很宽,河水很深,清澈见底。河底有金沙和黄沙,可以淘金的叫金沙,一般的沙称黄沙。佛在世时,经常到恒河边散步,弟子们也常跟随他到恒河边散步听法。佛就常以恒河沙来比喻巨大的数量,如恒河沙数的世界、恒河沙的众生、恒河沙的佛、恒河沙数的菩萨、恒河沙的功德等等,以此代表很多很多不可计度的数量。这里的六十二亿恒河沙,就是形容菩萨数量无法计度。


“无尽意!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,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。”这又是佛的总结。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修行的过程中,在宝藏佛时是太子身,曾经发愿: “愿我行菩萨道时,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,退失正法堕大暗处,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,若能念我称我名字,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,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,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 可见愿力很大,悲心很切,故威力也大。在菩萨中是很殊胜的,所以念观世音菩萨,要诚恳,要受持供养、恭敬礼拜。


下面讲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相,因机施教的方法不同,其表现的形相也不同,这也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无限的悲心与威力。



[经文]无尽意菩萨白佛言:“世尊!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?云何而为众生说法?方便之力,其事云何?”


无尽意菩萨就问佛道:观世音菩萨怎样在娑婆世界随类现身?怎样为众生说法?施设运用的方便威力都有哪些呢?


“娑婆”是印度语,汉译意为“堪忍”。我们目前依托的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,即劫浊、见浊、众生浊、烦恼浊、命浊,而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。五浊恶世的众生苦恼很多,有三苦、八苦等种种痛苦,但五浊恶世的众生有很多都麻木于这个世界的痛苦,而在苦中作乐,俗话说:黄连树下弹琵琶——苦中作乐。有些人不知是苦,还去追求乐,其实是在追求苦,乐极生悲。


曹操说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,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”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,从历史书上看,他还经常素食,很有智慧,他在当时被称为文豪。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,曹操也信佛,提倡生活朴素简单,其本身也吃素食。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他有佛教无常的思想,感到人生是苦。


有很多人不知世间苦,还以为是快乐。他的快乐是什么呢?是吃得好、穿得好、花天酒地,在歌舞场中纸醉金迷,弄得晕晕乎乎的,把时间空过了,把生命浪费了,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很多人因此搞得家破人亡。娑婆世界的众生偏偏能堪受这些苦,而不知觉悟,故称娑婆世界。



但是佛菩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不舍弃的,所以经常有佛菩萨应世,其中就有观世音菩萨。所以无尽意菩萨在这里问佛:观世音菩萨的无量威力,经常应化众生,是怎样在娑婆世界游化应世?怎样实行方便说法的呢?


佛菩萨教化众生讲究应机,有许多善巧方便,因地制宜,因机施教。众生的根机有上、中、下三等;烦恼中分别有贪心重、嗔心重、痴心重的,各各不同。佛菩萨就要因机施教,应病与药,得什么病施什么药,来对治众生的各种烦恼习气,只要能解决众生的痛苦,就是最好的办法。


佛家高明之处就是治心病,因为佛教讲修心,这一法门比世间学问高,只有佛对此讲得非常深微实际。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教典,各宗法门都是为众生处方治病。所以修学菩萨行的要学“五明”:内明、因明、声明、医方明、工巧明。这五明就表明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,不仅仅要学习佛法,其它的各种社会科学知识,都要学习。这样以佛法为主旨,因材施教,对什么人说什么法,才能使人接受。故经言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,就是说所有的法门都要学,才能做到方便说法、普行教化。



弘扬佛法,利乐有情